为何模特集体罢工 台上聚众啃鸭脖 \上海时装周
日期:2016-10-30 11:29 / 人气:
16年10月上海时装周某时装发布会现场,模特聚众嬉闹,台上集体喝奶茶啃鸭脖子等行为,
场面一度无法控制。
一,发布会开始,主持人开始公然念菜单。
“燕窝鸡丝汤、鲍鱼烩珍珠菜、芙蓉蛋、鸡皮鲟龙、蟹黄鲜菇、玉簪出鸡、夜合虾仁……”,在你以为没有尽头时:“烤乳猪——传膳!”
二,模特出场时,BGM竟是:
我请您吃:
蒸羊羔、蒸熊掌、蒸鹿尾儿、烧花鸭、烧雏鸡、烧子鹅、卤猪、卤鸭、酱鸡、腊肉、松花小肚儿、晾肉、香肠儿、什锦苏盘、熏鸡白肚儿、清蒸八宝猪、江米酿鸭子、罐儿野鸡、罐儿鹌鹑、卤什件儿、卤子鹅、山鸡、兔脯、菜蟒、银鱼、清蒸哈什蚂
这一举动直接导致发布会现场开始走向混乱。
三,模特为了早下班开始结伴出场
四,开启赶集模式
五,卧槽!你们在吃什么好吃的
六,模特不顾观众感受,集体开始罢工,甚至在台上开始聚众啃鸭脖子。
场面彻底陷入混乱
保安!保安呢!
在“吃”这件事上,全人类都很容易被洗脑。
美帝有“杂碎”,中国有“满汉全席”。
所谓正宗中国,
其实只是贩卖的幻想。
此品牌发布会“满汉大食物代”标签化的“中式”的背后,东方风格的反噬过程,“满汉全席”究竟有什么最值得用当代艺术语言去解读的呢?
19世纪末
“中国人什么都能吃”
1772年美国出版的匿名著作《中国旅行家》:“中国人无论吃啥肉都毫无顾忌…菜市场的猫狗肥嫩,还是活的”。Edmund Roberts外交家:“粗暴的杂食家,地上跑的、爬的…哪怕别人看来最恶心的东西,他们都往嘴里送”。
在这几乎所有美帝人把中餐馆视作肮脏地的情况下,后来中餐怎样在美帝占领一席之地呢?主角之一“杂碎”(Chop Suey)闪亮登场。
20世纪初
杂碎:国外中餐的鼻祖
“杂碎”这道菜在20世纪初美帝的火爆程度,如同上世纪末K鸡在中国。
扫荡了流行文化,Edward Hopper的画,Louis Armstrong的歌,诺贝尔奖得主Sinclair Lewis的小说,电影,时尚杂志的料理指南,杂碎都是主角。
李鸿章1896年访美,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用餐时有一道杂碎,各家餐馆借势炒作“李鸿章最爱的杂碎”,引发了一场从纽约传至全国的杂碎热。但他并没吃,只有三道菜,煮鸡肉、米饭和青菜汤。
“中兴四大名臣”的其余几位也未逃掉在美帝成为中餐“代言人”的命运。左宗棠鸡(香酥鸡)、国藩鸡球等。
直到现在
左宗棠鸡也是美国电视出镜率最高食品
1905年《波士顿环球报》报道数位中国留学生声称“在中国从未听说过杂碎”
是中国叫花子们挨家挨户讨到的剩菜残羹,齐煮后变成一锅大杂烩,偶然下相似的做法俘获了美国人的胃。
辞海都没有
的两个字,“杂碎”(chop suey)一词实为出口转内销产物。
20世纪60年代
满汉全席:一场想象中的乌有宴
常被说成“满汉全席”出处的李斗所著《扬州画舫录》中,实际只记有“满、汉席”,后人完全是错刷概念。
1960年代的香港。香港媒体将“满汉全席”的概念与清宫御膳等同,各路餐厅搬出过百道菜式的满汉全席菜单,“满汉全席”变成吸引食客的最大招数
“满汉全席”只是一场幻想。
是边陲小吏对高不可攀宫廷生活的幻想,是餐厅为每个食客搭起的海市蜃楼,是一种虚像。真实的原则和规诫在无数yy中早已面目全非。却我不妨把“满汉全席”看做浮想饕餮的代名词。
21世纪
“满汉大食代”
密扇2017春夏系列上海时装周主题秀
纯属子虚乌有的想象盛宴
像散落于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记录中的菜谱的拆散共同体,
既虚假无妄,又煞有其事。
生活的周围还有万千如同“满汉全席”一般被建构的记忆与观念,
从东西方碰撞初始到现在,时代和人物的复杂性都在改变轨迹。
或许只有辨别清楚记忆与观念的来龙去脉,
并承认当下这个 混合并生的中国,
才能创造出一种 真正的中国风格。
结尾彩蛋 不要走开
编辑:admin